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(二)立意在先,堅持到底 所謂"立意,就是在創作之前,作者得到樹胚后,或者對山石的加工方式,依其形態特征與質料自己的特點,結合自身的藝術修養,對作品作出總的構想。這個思想歷程包羅對作品外觀形態、大小、枝法的利用和配套盆缽的設計,力以后創作的依據。以是立意是著重處理作品的"神,構圖則著重處理作品的“形”。二者是辯證的統一,既有區別又慎密相連。因而在舉行立意構圖的同時,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,才能得到立意新、構圖美,獨具魅力的作品。
立意要顯示什么主題,這是較重要的,主題,既意境,即詩情。主題的意境如何,是品評盆景作品優劣的第一標準。立意要文雅、新穎,作品要有動氣韻,否決清淡無奇,“景無險夷”,刻板老套,也不要一味真實,照搬自然。要正確處理奇與實的關系。奇也是真實的,它只是從自然中、現實生活中提取出人意外、引人入勝、生動有趣而又合乎情理的器械。
其次是選材。以樁景而論,不僅要考慮樹種特征,而且還要注重個體的“生相,體態。樹種選擇,要求具有樹蔸怪異、樹根易蟠易露、樹干耐蟠、耐剪、枝細葉密;花果香艷、適應性強、耐瘠薄、耐移栽、易上盆等特點,這是總的要求,但是,不同主題,要求也不同。如果硬用藤蘿之類顯示蒼古雄奇,用松柏之類顯示婀娜嫵媚……就會事倍功半,以至枉艱辛氣。同時,內出水盆景選材,也應把握住石材的質地、色彩、形態、紋理等特征,因材造型,或因意選材。如用鋒芒挺秀的砂片石、斧劈石怍峭拔奇峰;用剔透嵌空的鐘乳石、崖漿石作虎穴龍潭,就恰到利益。要熟悉石形"漏、透、瘦、皺”的特點。瘦則挺秀雄奇;皺則富于層次變化;漏、透則幽深莫測,免于迫塞,各有妙用。
再次,用何種形式。是作山水盆景,照樣樁景。若定山水 景,又要先選定是水盆、旱盆,照樣水旱盆;若定樁景,是作大刀闊斧,隨意揮灑的自然式,照樣精雕細刻,儼如工筆畫意的紀律式;是剪裁、蟠扎,照樣另別主次,二者兼施。
四是盆中各物的主次放置、遠近位置等,都要圍繞主題,作通盤考慮,應用備種藝術手段,為締造意境服務。如果在著手創作之前,拿不到正意,漫無目的,布樹立石,東拜西湊,盆中各物互不相顧,就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。一幅優異作品,必是立意新,格調雅。我國的盆景藝人,十分注重意境的締造,每一新作都另具匠心,這是優良傳統,應該很好地繼續和發揚。宋人范石湖在《小峨嵋》的詩前小序中說:“近得靈璧古石,絕似大峨正峰,名之日。小峨嵋”。東坡常以名廬山,恐不若此石真切也。作小峨嵋歌以夸之。詩中還說,“三峨參橫大峨高,奔崖側勢倚半霄。龍蹬虎臥起且伏,旁睨沫水沱江朝。禹從岷蟠過其下,奠山著籍稱雄豪……”詩人面臨靈璧古石,富峨嵋山水真意,并由此遐想到古代禹在峨嵋山下,為民治水,化害為利的偉大業跡,使作品富于粘稠的詩情畫意,引入入勝。
制作盆景前,先有構想,大局定后,在現實創作歷程中,還要頻頻審閱質料,惟修改、填充。國畫中稱“筆到意生”。這是立意的繼續,已在盆景創作中的重要意義遠遠勝于國畫。由于盆景質料不能像文字那樣,可似由畫家隨意揮灑,而必須照顧質料的自然美態。以是,把立意貫徹于盆景創作的始終,才能使之達于完善田地。
盆景創作入手(一)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友推薦、互聯網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16673.html。